01
想必很多人见过这样一种场景:
放学后,学校附近的小卖部,一堆孩子聚在一起。
他们紧张地拿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塑封袋,正在拆着什么。
有人得到了想要的,就欢呼雀跃。
有人没得到,就唉声叹气。
这就是现在风靡孩子间的新型“社交方式”——奥特曼卡片。
面值1元、2元、5元不等的卡片,席卷了几乎所有中小学生。
谁家没有成筐成筐的奥特曼卡片,父母收拾起来都头疼?
谁家没有一本本卡册,孩子们视若珍宝?
可不管买多少,对孩子来说,他们的卡册里,好像永远少了那张最想要、最精彩的。
集齐所有的奥特曼,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愿望。
于是,零花钱哗哗地流向卡片制造商。
据媒体报道:在卡片上投入上千元的,比比皆是。
花费万元左右的,只能算一般爱好者;超过10万,才能算行家。
而一位北京的家长,成为圈内的“卡王”。
@中新经纬 报道,一位父亲说,自从儿子“入坑”奥特曼卡以来,陆陆续续,花了近200万抽卡。
![图片[3]-北京200万“天价卡片”引热议:上瘾的孩子,被掏空的家长……-龙罡博客](https://s4.gifyu.com/images/472aa7a05f2ac13c2.jpg)
这个数字,令人倒吸一口凉气。
200万买房买车不香吗?买一堆花花绿绿的卡片,有意义吗?
大部分家长可能都无法理解这份狂热。
连亲戚都认不全的孩子,却对奥特曼卡片中的人物,如数家珍。
零食可以不吃,游乐场可以不去。
奥特曼卡片,一定要买。
![图片[4]-北京200万“天价卡片”引热议:上瘾的孩子,被掏空的家长……-龙罡博客](https://s4.gifyu.com/images/50ecf4068b68a810d.jpg)
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将手中的零花钱,换回一堆堆的纸。
商家看到的,是潜藏在低龄市场的无限商机。
而这背后,其实是一场对孩子的收割与“毒害”。
02
生产奥特曼卡片的,叫X游公司。
绝大多数孩子,靠每张卡片下方的“X游”字样,确定卡片的真伪。
这家公司,仅成立3年,就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。
2020年,X游营收为30亿。
孩子30亿的零花钱,尽数收进了它的口袋。
这一代孩子的父母,也就是80、90后,都是玩过集卡的。
不同的是,那时候的卡片,只作为附属存在。
往往包含在泡泡糖,或者干脆面里。
而奥特曼卡片,只有卡,完全没有其他附加价值。
成本,仅为1毛。
大街小巷,文具店、小卖部等等,哪里都有售卖。
![图片[6]-北京200万“天价卡片”引热议:上瘾的孩子,被掏空的家长……-龙罡博客](https://s5.gifyu.com/images/7d0c954d27a65aeb8.jpg)
一位店老板说:
“100元一盒不算贵,贵的还有七八百元一盒的。”
更鸡贼的是,那些便宜的卡片,能拆到好卡的机率,远不如贵的。
孩子们逐渐看不上几块一包的。
十块,甚至几十一包的卡片更加抢手。
这背后的暴利,难以估计。
奥特曼卡片,就像是拆盲盒。
它利用孩子们的好奇,掏空了孩子的零花钱。
心理学上,有一个实验装置——斯金纳箱。
将一只老鼠放在箱子里,老鼠按下特定开关,就有一半几率掉出食物。
然而,老鼠吃饱后,还是会继续按开关。
并非为了食物,而是这种不确定性,会给它带来兴奋。
对孩子来说,拆卡片,正是如此。
对“集齐”的渴望,对抽到好卡的兴奋和期待,让缺乏自制力的孩子,迅速沉沦。
实际上,这和赌徒心理有什么区别?
你集卡的速度,永远比不上卡片更新迭代的速度。
这就刺激着孩子,不断投入金钱,购买卡片。
成年人面对这样的陷阱,尚且无法自控,更何况孩子?
于是,关于卡片的悲剧,屡屡发生。
杭州一名10岁的男孩,趁父母不在家,偷偷拿了1300元。
这些钱,转手就被他送到小卖部,购买了许多奥特曼卡片。
武汉,一对父母带着5年级的孩子赶往派出所。
称孩子被抢劫了上千元。
在民警深入调查后才发现,孩子偷拿了家中的现金买卡片。
因为害怕家人责怪,所以谎称抢劫。
长沙一位妈妈,发现支付宝里突然少了3800元。
一查才发现,8岁的儿子,在短短10天内,将这些钱全部买了卡片。
河南,10岁男孩10天,花费9800元,全部用来购买卡片。
这钱,也是从父母卡中偷偷刷的。
撒谎、偷窃,为了买卡片不择手段。
难以想象,如果不及时纠正,这些孩子,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。
诚然,教育孩子,是父母的责任。
可是,当奥特曼卡片渗透到孩子中,父母该如何防范?
我们无法时刻看着孩子。
可诱惑无处不在,防不胜防。
03
很无奈的一点是,没有卡片的孩子,就融入不了其他同龄人。
小小的卡片,俨然已经成为“社交名片”。
在玩卡片的孩子们中,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
谁的卡片多,谁就更厉害。
谁的稀有卡多,谁就是队伍中的“大哥”。
并且,逐渐形成了一个鄙视链。
如果有人买了假卡,绝对会被嘲笑,并且抬不起头。
抽到了好卡的孩子,自然能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,他的虚荣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。
没有抽到好卡的,心里也会暗暗发誓,下次要买更多卡片。
卡片分了等级,人就有了攀比之心。
这才是最可怕之处。
借由孩子的攀比心,X游公司,就真正拿捏住了这门生意。
山东潍坊,6岁的孩子,偷了1000多元买卡片。
据说,从下午3点多钟放学起,校门口一直延伸到小卖部。
十几米的长度,成群结队的孩子都在买卡。
家长痛心疾首,却无计可施。
缺乏合理的金钱观念与消费观,却想集齐所以稀有卡。
太多孩子攀比成瘾。
@36氪 就报道过,9岁的男孩昱宸,花3年时间辛辛苦苦收集稀有卡。
可过段时间,这些稀有卡在新版本里,就变成了普通卡。
厉害的卡片越来越多,自己手里的越来越不值一提。
就像一个无底洞,只能不断往里砸钱,才可能保住“面子”。
孩子成了它的提款机,而背后,是一个个父母在买单。
孩子们“相信光”。
而厂家,致力于将父母“掏光”。
厂家、商家、合力对家长和孩子,完成一场围剿。
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。
不可否认,奥特曼这个IP,确实是巨大的成功。
它吸引了一代一代人,那些正义的英雄,勇敢的战斗场面,总能给孩子们无限勇气。
然而,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,一切都变味了。
层出不穷的人物,不断更新的版本,助推了孩子们的虚荣。
他们沉溺其中,无法自拔。
无节制的消费,不可控的卡瘾,逐渐膨胀的虚荣。
我们的孩子,还能健康成长吗?
答案,并不乐观。
校园,本该是最纯净的地方。
如果任由这股歪风邪气,在校园弥漫,后果不堪设想。
对天价卡片的整治,光靠家长又是不够的。
唯有整个社会都重视起来,才能还孩子一片蓝天。
别再让我们的孩子,掉入陷阱。
暂无评论内容